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实用范文

洛阳纸贵的典故 优选(版本4个)

时间:2023-03-01 17:12:39
洛阳纸贵的典故 优选(版本4个)[本文共4324字]

洛阳纸贵的典故 优选(版本4个) 由会员“elan”整理投稿精心推荐,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。

【目录】篇1:洛阳纸贵的典故篇2:洛阳纸贵的典故篇3:洛阳纸贵的典故篇4:洛阳纸贵的典故【正文】

篇1:洛阳纸贵的典故

洛阳纸贵故事出自《晋书·文苑·左思传》。成语“洛阳纸贵”,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。

故事讲述晋代文学家左思,小时候是个十分顽皮、不爱读书的孩子。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,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,不肯好好学习。

有一天,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,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。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:“快别提他了,小儿左思的学习,还不如我小时候,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。”说着,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。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,他十分难过,觉得自我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。于是,暗暗下定决心,必须要刻苦学习。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左思渐渐长大了,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,最终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,文章也写得十分好。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《齐都赋》,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,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。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、蜀、吴首都的风土、人情、物产为资料,撰写《三都赋》。为了在资料、结构、语言诸方面都到达必须水平,他潜心研究,精心撰写,废寝忘食,用了整整十年,文学巨著《三都赋》最终写成了。

《三都赋》受到谅也评,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《两都赋》相比。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,喜爱《三都赋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,因为 ……此处隐藏3603个字……赋》,击掌叫绝,当即提笔为《三都赋》作序。之后,中书侍郎、文学家张载,还有大学士刘逵等也纷纷推荐介绍、提序作感、撰文赞扬。陆机读了也自愧不如、惊叹不已。

洛阳纸何贵?

据《晋书·地理志》记载,在《三都赋》没有问世之前,纸价大约是每10张卖1000钱。在正常年景下,西晋时的米价一般是每石(100~120斤)10000钱左右。也就是说,每斤米与每张纸差不多是等值的,可见纸价之高。这也是其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。

《三都赋》一文推出以后,社会上不少人纷纷解囊买纸,并请人传抄佳篇。“物以稀为贵”,供的少了,价格扬升;求的多了,贵上加贵。商家趁机抬高纸价,一时间,造成了“洛阳纸贵”。

发生在西晋时期的这件事,对纸的发展和晋级又有哪些意义呢?《三都赋》引发了“洛阳纸贵”,其结果是:第一,纸的声誉一下子提高了。过去,文人与中上层者多用缣帛,下层者多用竹简,仅有少数人偶尔用纸。朝廷颁布“以纸代简”后,用纸的人增多。可是,受习惯的影响,仍有人念念不忘帛简。如今,人们以用纸抄写《三都赋》为荣,从而改变世人的观念。大家蜂拥地买纸抄文,让人叹为观止。第二,推广了纸的应用。最初,纸的用途是多样化的,有杂用、有包装、也有写字,而抄书之风并未到来。传诵《三都赋》,便使纸的用途深入到了书册方面,这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。第三,扩大了纸的影响。汉代发明造纸术后,用纸范围仅限于朝廷,只是理论上“天下莫不用焉”。到了西晋,正是由于传抄《三都赋》,纸的作用和使用晋级到民间,这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提高产生了巨大影响。

【小编简评】

洛阳纸贵的典故 优选(版本4个)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,请在搜索更多其他洛阳纸贵的典故范文。

【网友评价】

润色超级赞。

《洛阳纸贵的典故 优选(版本4个)[本文共4324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